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卫灵公庙与灵井大庙之渊源

    信息发布者:hangenmin
    2021-12-23 10:15:33    来源:灵井镇政府 刘建益   转载

      一、卫灵公庙

      据传,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灵井街的灵井大庙即是卫灵公庙,它始建于我国春秋时代。

    图片

      据灵井镇灵北社区居民退休教师韩长贵老人介绍: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的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女儿嫁给许国君主许穆公为妻,史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当时,卫懿公和许穆公为便利两国往来,在距许国国都以西七十余里的丘岗自流泉傍建筑行宫。公元前534年,卫灵公登基后,为答谢许穆夫人救国之功,将其家庙迁至于此,此行宫被后人称作卫灵公庙。


    唐朝初期,因高祖李渊宠信道教,灵井扩建卫灵公庙,修道教祖师殿。从此,卫灵公庙就由家庙变成了道教观。但是它的名字却没有改变,仍然叫做卫灵公庙。

    图片

    (灵北社区退休教师韩长贵老人照片)

      二、水母大仙

      关于灵井居民传说的“水母大仙”,韩长贵老人说,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因上至朝廷,下至民众,都崇拜巾帼英雄。此时,由朝廷拨款,民众集资,再次扩建卫灵公庙。在卫灵公庙东边,祖师殿南边,灵井自流泉的北边,修建了娘娘大殿,以此敬奉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后来,经过几百年的神话传说和不断演变,许穆夫人的身份,逐渐演变成了人民抗拒旱涝灾害的精神支柱——“水母大仙”。

      《灵井自流泉遗址碑记》有:“旱不涸,涝不溢,乃灵井。”的记载,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灵井:“灵井亦曰灵泉。”这些都是对灵井自流泉的赞美。灵井镇也因此井而得名。

      元朝初期,元世祖忽必烈为稳定中原政局,推行了儒、道、佛三位一体的宗教政策。灵井先民在自流泉东南角,建造了“文昌阁”,在楼上抓胎金素了“千手千眼佛”,供佛教信徒跪拜许愿。清朝诗人甄如舟诗云:“降雨能回造化功,还分余泽润三农。银床莫浸施长绠,只恐深泉有蛰龙”是灵井当时的真实写照。

    灵北社区居民何金遂老人说,“水母大仙”也叫“水母仙娘”,在灵井大庙的娘娘殿里供奉着。他记事时,每逢旱灾,灵井周边村民带上供品都来这里求雨。据传,有一年天大旱,村民吃水困难,而灵井附近村子一户人家却从不缺水吃。说是这户人家的一个小姑娘每天天不亮就把家里的水缸担满了。可是,有一天,嫂子发现水缸里的水快用完了,急忙唤小姑子去灵井挑水吃。小姑子趁人不备,不声不响地从厨房里拿来擀面杖,轻轻地在水缸里搅拌,结果水缸里的水就满了。后来,嫂子发现了秘密,趁小姑子不在家,拿来擀面杖在水缸里一阵猛搅,造成水缸里的水漫流不止,嫂子大惊失色,无法收场。于此同时,灵井村民传来消息,说龙王发怒了,灵井大庙的井池喷出了大水,要发水灾啦!小姑娘得知情况后,急忙回到家里,拿来一个大蒲团盖在了水缸上,水缸立马就不再满水了,灵井大庙的井池也恢复了平静。后来,有村民传言,那小姑娘是“水母大仙”的化身。

    图片

    (讲“水母大仙”故事的灵北社区居民何金遂老人照片)

    三、灵泉瑞溢与灵井石刻楹联

      灵井自流泉是由大青石条堆砌的正四方形古井,古井上面建有井亭,因古井口较大,村民称为大池,井亭村民称为池搂。

    清乾隆十年,许州官衙将灵井自流泉列为许昌十景之一,美其名曰“灵井瑞溢”。当时,著名画家王治安所绘的《灵井瑞溢》图,生动地描绘了卫灵公庙的美丽景观,也展现了“灵井”之灵气。现今,此图存放于许昌市博物馆内。

    (现藏于许昌市博物馆的《灵泉瑞溢图》书页照片)

    图片

    清乾隆四十二年,灵井村民集资重修了卫灵公庙。在灵井自流泉上修建了三层高的井楼即村民所称的池搂,也叫“灵泉阁”。当时,恰逢西安知府王然兆回乡探亲,他挥毫写下了灵井池楼横眉额匾和石刻楹联。横眉是:“灵井瑞溢”,楹联是:“为凉为温,时而出之,盈不求槩(概);宜玉宜碧,饮此水者,贪亦成廉。”

      此楹联的上联准确地描述了灵井泉水的状况和水质,下联则以灵井泉水宜玉宜碧作比喻,赞美泉水的甘甜清冽和饮用泉水的家乡村民。

    (下图:许昌县志载“灵井、王井”有关文字的书页照片)

    图片

    据灵井镇灵北社区退休教师韩长贵老人介绍。建国初期,人们所看到的石刻楹联是清道光年间重修灵井池楼时的仿真复制品。原石刻楹联是王然兆亲书深阴刻的楹联,而后来的石刻楹联却是浅阳刻的。1777年重修卫灵公庙时,慷慨解囊捐出巨资者是刘念祖,其次是韩思聪、韩永安、王然兆等人。灵井大庙内原有石碑记载,今不存。石刻楹联现存放于灵北社区西街一居民院内。

    图片

      有韩长贵老人赋《王然兆挥毫书楹联》诗,诗曰:


    池亭始建近千年,然兆题书诣对联。


    凉暖时出不欲概,碧清贪饮乃乘廉。


    灵泉瑞溢添娇艳,好雨知时额媚鲜。


    胜迹殷实吟韵咏,德高望重在仙间。


    注:(1)然照,王然照,许昌灵井人,清乾隆时期任西安知府。(2)灵泉池亭眉额匾题词:灵泉瑞溢。(3)前大殿正堂水母大仙塑像上方眉额匾题词:好雨知时。


    (下图:灵井石刻楹联石柱照片)

    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郑水泉任灵井区书记时,把娘娘殿和灵泉池楼重新上彩金素,使之焕然一新,再现了昔日之风采。


    “文革”初期,灵井大庙拆毁了灵井池楼和娘娘殿的“水母大仙 ”神像。至此,昔日的卫灵公庙即村民所说的灵井大庙也就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图片

    (这是1950年2月灵井龙泉池搂的照片,上图是提供照片的灵北社区居民秦万益老人。)

    图片

    四、灵井自流泉遗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灵井人在灵井自流泉遗址上修建了一处由四根混凝土柱支撑的正方形平台,随后又在平台内侧彩绘盘绕的青黄二龙,村民利用麻绳可以在井中取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灵井撤乡建镇。2005年,时任镇党委书记的许铁军主张对灵井自流泉进行保护,决定在自流泉上修建六边形的井亭。因井亭规划与昔日灵井池搂建筑模样差异较大而工程浅搁。自此,灵井自流泉较大的四方形井口被较小的六边形井口取代。

    (下图:灵井自流泉遗址照片)

    图片

      2008年,泉店神火煤矿投产导致灵井区域内地下水位下降,灵井及其附近的李井和王井相继干涸,而位于灵井西部不远的王井附近被文物部门挖掘,发现了距今8至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那里被政府部门命名为“许昌人”遗址。




    如今,灵井自流泉的遗址旁边,立有许昌县(今建安区)政府部门的“灵井自流泉”石刻标牌。


    于2021年6月16日


    (灵井自流泉石刻标牌照片)

    图片

    (下图:灵井“许昌人”遗址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